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声乐老师你需要一柄勺子浅谈声乐教学手段多样(2)

来源: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三、 多媒体、绘画作品、文学作品等在课堂教学的综合运用。在艺术发展史或音乐发展史中,我们不难发现音乐与其它艺术门类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例

三、 多媒体、绘画作品、文学作品等在课堂教学的综合运用。在艺术发展史或音乐发展史中,我们不难发现音乐与其它艺术门类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声乐与语言艺术的结合、音乐与舞蹈的结合、音乐与戏剧的结合等。在《艺术学基础知识》中,特别提到“19世纪音乐热衷于音乐与音乐之外的事物发生关系,因此所谓的‘标题音乐’风行一时,音乐与文学、戏剧、美术,甚至哲学、宗教发生关系。”法国“印象主义音乐”的名称更是直接来源于“印象主义画派”。在现代和后现代音乐中,出现了更多与其他门类结合的试验性、探索性很强的音乐类型。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是学习者进入到中高级阶段时,教学内容仅仅限定于音乐范畴不利于学习者综合能力的培养和音乐修养的提高。

例如在音乐学习中常常提到的“色彩”一词。“色彩”这个词本身来源于绘画艺术。中国美术学院的徐明慧教授在她的《色彩》一书中,这样描述“色彩”与感官的关系:“我们看到明亮或暖性色彩就有向前冲或膨胀的感觉,看到暗色或冷性色彩就有向后退或缩小的感觉。所以说色彩现象本身是人的一种视觉感觉。它与人的心理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同理,音乐的听觉主要是人的听觉器官对声音反映的敏感性,它与人的心理有着直接的关系,因而音乐也是有“色彩”的。每一段音乐还会有自己的色调,或明亮或暗淡,或饱和或清淡。有相当一部分作品本身包含了不止一种色调,一些特殊色彩的和弦会带动色调的渐变、情绪的转换和场景的变化。例如我们普遍认为,听到大三和弦会给人积极、明亮、稳定的感觉,而听到小三和弦时则常常感觉忧郁、灰暗和柔和的感觉。音乐中的色彩与绘画中的色彩在引起人的感官感觉上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运用色彩和画作来解释歌曲,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处理,比单纯的讲授更加具有感官冲击力,也更加细腻和具体。在一些中、高级学习者教学的过程中,引入色彩和画作,有时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好的教学效果。

时代进步到多媒体数字化时代,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之相比声乐教学发展的脚步显得过于单一、传统和滞后,声乐教学如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如何引导声乐艺术如何与其它艺术门类及非艺术门类相融合,将是我们这一代音乐教育者要思考的问题。

以上关于教学手段的论述是我作为一名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声乐课堂教学手段的一点探索与拙见。随着中国的声乐教学逐渐由大众化教学模式转换为精英模式,为适应不同学习者的需要,声乐教师需要开发更多的教学手段,来实现科学发声方法的传播与发展。声乐是极具个性的音乐学科,需要教育工作者们不断丰富教学经验,突破和扩展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技术手段相接轨,与时俱进,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龙玉婷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音乐与舞蹈系。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音乐表演系讲师。承担“声乐演唱”、“外国声乐作品语音”、“歌唱表演”等课程教学。中国音乐学院声乐表演硕士,曾师从于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华侨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院长梁宁教授和中国音乐学院赵静副教授。个人曾获得“第四十一届意大利贝利尼国际声乐比赛”中国赛区三等奖。著有《欧洲艺术歌曲创作与演唱研究》一书。

龙玉婷 近照

文章来源:《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网址: http://www.zdxllysj.cn/qikandaodu/2021/0402/419.html



上一篇:立足乡土打造基层理论宣讲升级版
下一篇:走向生活儒学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投稿 |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编辑部|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版面费 |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论文发表 |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