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佛山文脉传播的系统梳理与学理探究以佛山文苑(4)

来源: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佛山先贤乡群取向如此深长而浓重,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则佛山地理自然环境使然。珠江三角洲形成的初期,佛山一带自然环境非常恶劣,潮湿炎热,森林

佛山先贤乡群取向如此深长而浓重,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则佛山地理自然环境使然。珠江三角洲形成的初期,佛山一带自然环境非常恶劣,潮湿炎热,森林沼泽密布,野兽出没,瘴疠肆虐,生产生活均极为艰辛,一家一户一族乃至一村都难以独存,必须联合起来才能生存发展,客观上孕育了佛山先民以团结协作、抱团求生图强为主要精髓的早期乡群取向。两宋开始,珠江三角洲由于生态环境的变迁,前缘不断向海南移,生存条件相对改善;延至明清,珠江三角洲地区海岸线一次又一次大幅南推,生存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尽管如此,洪水、海潮等自然灾害仍然常有侵袭,促使佛山先民一次又一次携手合作,共抗大灾,保卫和发展自己的家园。在人与自然的互动中,乡群取向自然形成并凝结为佛山先民的历史记忆和现实需求。二则佛山历代移民开发使然。佛山历史上经历了秦、六朝、唐末五代、北宋后期至南宋末年等多次移民潮,大量南迁士民中既有政策性移民,如秦朝的军人、逋亡人、赘婿、贾人及女无夫家者,更有逃避战乱、寻觅生机和活路的自发性移民。在众多移民群体中,不乏“中原衣冠华胄”,他们组织的集团性移民,资金丰厚、人力资源丰富,带来了先进的农耕生产经验、手工业生产技术、经商从政智慧和中原文化[5](74-80)。外来移民在熟悉迁入地、开辟新家园、协调土著与移民的利益和关系的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中,移民群体的凝聚力和凝聚方式,不断强化自身认同,逐步固化到生于斯长于斯的新土地中,建构起身土不二的乡邦情结。佛山土著和先来的老移民,同样在与自然互动中、与新移民既斗争又合作的碰撞交流中,逐渐增进联系、缓慢交融。佛山历史上众多的堤围、海岸等大型公共设施的维护开支大、周期长,周围一带海盗、强贼等安全威胁严重存在,迫使佛山先民搁置土著移民之争,并肩作战,防灾抗灾,防贼御匪,护卫千辛万苦建成的家园。由此,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中,积淀、发酵、形塑并升华成内在的进而是生生不已的内生性动力性的乡群取向。除此之外中国传统社会诸如九品中正制等人才选拔制度因素,也是促成佛山先民乡群取向的重要因素。不过,前述两者是最重要和更根本的。

2.道德践履

民国《佛山忠义乡志》有关文苑的解释,给人深刻的启迪。“史志《文苑》,唯其文,亦唯其人,与李昉集前代文字作《文苑英华》不同。故曰:名者实之宾,行为文之本。持此衡论,置身廊庙,固能黼黻休明;伏处山林,亦足以抗希文典,不以穷达殊也”[6](619)。由此可见,所谓文苑人物,文章文学文化出众,必须兼顾其为人,二者集于一身,方不愧为文苑人物。如果只有“文”而无“行”,那么实不足以跻身“文苑”,恐怕只能以一般的文人目之,往往让人联想到“文人无行”的老话。佛山文苑人物,堪称经过岁月淘洗的文化精英。披览100位佛山文苑人物的传记,不难发现,这个佛山知识精英群体,何止创化出行之久远的“文”,更有高山仰止的“道”,普遍注重以道德践履引领文脉的传播。可以从三个层面梳理、总结规律性认识。

一是建基人内传播、教育传播等,以孝友忠信等为主要内核的品德修养,致力“行不负良知”。每一位佛山文苑人物无不崇文向学、刻苦砥砺,对内学之为己、修身为本,对外诲人不倦、教化为先。尤为突出的是普遍的尊德贵道、诚信为本,构筑起佛山文明传播的牢固的信任纽带。一方面自称“得为宋室完人,幸矣”的南宋末年理学名家区仕衡和清朝曾钊、朱次琦、任元梓、邹伯奇、马信道等堪为榜样。

二是依托人际传播、政治传播等,以济世惠民为主要内核的官德修炼,着力“义不争民利”。人际传播注重廉洁奉公、兴学劝农,政治传播讲求守正创新、安邦济民;尤为突出的是广施德政、化民成俗,彰显着佛山文脉衍生不息的民生担当。这方面以南汉简文会、唐朝李文孺和明朝梁轸、李义壮、林钟及清朝胡建伟、龙廷槐、温汝适、朱次琦等为代表。

三是借助地方治理、大众传播等,以积极入世为主要内核的公德修为,勉力“善不愧公益”。地方治理聚焦利民富民之善政,大众传播依托契约、公告、口碑和制度创新等;尤为突出的是自治互助、整章建制,体现了佛山基层善政良治的公共精神。这方面以区仕衡、区适子等为发端,梁鹤鸣、区大相、李孝问、欧主遇、梁元柱等继起,李殿苞、劳潼、龙廷槐、梁蔼如、何容光、温汝能、温汝适、朱宗琦、霍伟南等集其大成。

文章来源:《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网址: http://www.zdxllysj.cn/qikandaodu/2021/0502/451.html



上一篇:敦煌遗书中脉诊文献研究综述
下一篇:职业院校线上学习活动导学单设计的三向维度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投稿 |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编辑部|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版面费 |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论文发表 |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