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从《海外书迹研究》到《傅申学艺录》(4)

来源: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13年11月,傅先生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个展并赠我《傅申学艺录》一函(四册),我终于有机会拜读到他早期的书画作品。仔细拜读之后,依然大大超出

2013年11月,傅先生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个展并赠我《傅申学艺录》一函(四册),我终于有机会拜读到他早期的书画作品。仔细拜读之后,依然大大超出我的想象。尤其是他的绘画作品,大多作于二十多岁,那几件临摹作品竟然对古法把握得那么精准,无怪乎彭醇士、黄君璧、谢稚柳等前辈在题跋中对傅先生的画艺赞口不绝。谢稚柳先生在跋傅先生22岁所临王石谷《江山纵览图卷》时竟称:“如此妙笔出于年少之手,真神奇也。”又在跋其约26岁时所临董北苑《溪山雪霁图》中称:“傅兄君约早岁多事临模,此卷笔势雄浑,淋漓酣畅,予尝见其所模各家之作,面目各异,无不神似,信多能也。”黄君璧先生则在题其临董北苑《溪山逆旅图卷》时称赞云:“笔健神融,致韵高古,弥见用功之勤,可佩可佩。”除了临古,傅先生二十几岁时也临溥心畬、黄君璧等老师的作品,都能形神兼备。当然那些临作仅能反映傅申先生扎实的传统功底。这一时期,他也搞些写生或创作,并能熟练地运用传统笔法与构图。然而,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他的两幅创作。其中一幅为其获系展第一名的水墨山水《横贯公路能高山图轴》。画面中段为壁立千仞的平顶上的横贯公路,此峭壁用笔大胆,别出心裁,且吸收西画的光影效果,颇有新意。远处的高山则用传统笔法,衬托在远处与主题融合得天衣无缝。此图为傅先生22岁时作,已初露其创新意识之端倪。另一幅则是其标明为“创新”的探索性山水画《创新阳明山全景图轴》。此作除画面稍显奇特外,其题款最能反映傅先生年轻时即具的创新意识,题云:“古者识之具也,化者识其具而弗为也。具古以化,未见夫人也。尝憾泥古不化者是识拘之也。识拘与似则不广,故君子,惟借古以开今也。壬寅夏仲,君约傅申画,并录石师变化章中语。”尽管系录石涛画语,但这是傅先生因有共识而选择的。尤其是最后一句:“故君子,惟借古以开今也。”其实此时已深深地植入傅申先生的脑海。尽管傅先生赴美之后,一头扎进美术史研究,致使众人皆遗憾地称:傅申的这一经历,使美术界少了一位书画大师,而多了一位美术史论家与鉴定家。然而本人却不这么认为,原因有三:一、傅申先生的书法创作并未间断,他在书法领域所达到的高度,得到了业内的认可,并被誉为“海峡对岸书法第一人”;二、傅先生今年七十八岁,作为一名书画家,不算太老,还有时日,在他原有相当高的书画基础上,更上层楼;三、傅先生多年深入美术史研究与书画鉴定,将成为他晚年书画创作最为扎实的内功与基础,加上他的创新意识又决定了他一定能成为当代最杰出的书画大师之一。

本文作者与傅申先生商讨修订《海外书迹研究》

记得启功先生曾说过:“文物鉴定中,以书画鉴定为最难,而书画鉴定家往往又同时是书画家。”(大意如此)傅先生作为一名艺术史学者和书画鉴定家,在国内外同行中,是获得高度认可的,国内鉴定界的“泰斗”徐邦达曾在接受访问时说:“海外对中国书画的鉴定就数傅申啦。”也有人在历数当代书画鉴定大家时,把傅申先生与启功、徐邦达、谢稚柳、杨仁恺、刘九庵等相提并论。他们均既是书画鉴定大家,同时又是书画大家。也许有人会问,你现在称傅先生的书画为大家的依据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如果你有幸观摩过去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傅先生唯一的个展—傅申学艺展,或者拜读过上海书画出版社同时出版的一套《傅申学艺录》八开,四大册,其中包括《书法卷》《绘画卷》《书画刻瓷篆刻卷》以及《师友书翰选》各一大册,那么尽管傅申先生自谦地把这个展览与这套书都自题为“学艺”,但这里所呈现的作品所达到的广度与高度,都足以堪称“大家”这一称号。

在这一套书中,《书法卷》是重中之重,非但页码最多(达277页)而且从时序上看,最早一件二十岁时(1956)所作《双勾宋刻绎山碑郑文宝跋》与《节临绎山刻石》直至本书最后一批于2013年特为展览创作的各式作品,中间几乎没有断过。换句话说,即使傅申先生赴美攻读美术史博士时,虽然荒疏了绘画实践,但其于书法并未中断。在美期间,诸多书刊杂志、公家或私人匾额、书画藏品的题签、题跋、展览题头等等,让傅申先生优秀的书法造诣仍然大有其用武之地。例如他任教耶鲁大学期间,所著《Traces of the brush》一书,尽管为英文著作,但他在扉页用行书题“海外书迹研究”,又用行书题写每一章的标题。最见功夫的是,该书中所附展出书法目,共计90件,全部用小行书横行写出(见《书法卷》第45页)。该时期他的另一本著作《元代皇室书画收藏史略》中每一章节,他用篆、隶、行三种书体题写,充分发挥了他兼擅各体的才能。至于题匾,连西方美术史研究大师之一的苏立文先生家所悬挂的“又一居”也是傅申先生所题。足见在美国期间,傅申书法也颇受欣赏。

文章来源:《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网址: http://www.zdxllysj.cn/qikandaodu/2021/0214/364.html



上一篇:PBL教学法在超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心脏超声教
下一篇:学缘传承 谱系编织 ——上海音乐学院2018首期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投稿 |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编辑部|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版面费 |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论文发表 |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